反烏托邦的故事總帶有警世寓意,略顯誇張的場景設計通常是現實世界某個不對勁環節的放大、扭曲、或是變體,試圖敲響敏銳讀者心裡的警鐘。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大概是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提醒世世代代人民切莫輕忽了極權的可怕;而現在我們又有了一本寫給孩子的《垃圾男孩》,值得所有十二歲以上的讀者好好思考一番何謂公義、何謂腐敗、何謂欺壓。
在一個瞹眛不明的時代、也不知道哪一個國家裡,有這麼一座無邊無際的垃圾場,從城市運來的垃圾日復一日傾倒在此,經年累月下來造就了好幾座危危顫顫的高聳垃圾山。垃圾山偶會倒塌,雪崩一般的腐爛廢棄物夾帶臭氣傾洩而下,壓死住在這裡的窮苦人家。
這些人家靠著掏挖垃圾場裡的回收物為生,他們是位居社會最底層的卑微人物,而就在不遠處的城市裡,住的卻是富可敵國的政客。每個人都知道政客透過見不得光的手段偷走所有人的錢,但對社會底層的人而言,就連好好生存都是奢談,沒有人曾經想過奪回屬於自己的財產,沒有人嘗試反抗命運,他們對艱苦的生活莫可奈何,直到垃圾場裡的男孩撿到了一個不該被丟棄的小袋子。
彷彿全世界都在尋找這個袋子,政府派出大批警力搜索,政治力強勢介入,平靜的垃圾場被搞得天翻地覆。袋子裡有皮夾、錢、地圖,和一把鑰匙,就像是一場吸引人的解謎遊戲,三個小男孩攜手合作,逐漸解開背後隱藏的秘密。他們發現自己有一個重頭來過的機會,有希望從此離開垃圾場,還可以將政客從人民身上偷走的錢換個方式還給人民。
政府不會因為這樣的事件覆亡,但垃圾男孩最終取得了小小的個人勝利,連帶燃起一絲改革的火苗,而這是他們當初撿起那個小袋子時始料未及的發展。
成千上萬的人民同時改變想法,足可成就大事。
基本上,《垃圾男孩》並沒有太出乎意料的情節,大抵不脫青少年小說的筆法,但對早已不是青少年的讀者來說,《垃圾男孩》仍能帶來濃厚的閱讀趣味,或許還能藉此發現自己從未意識的全新觀點。
書裡的場景取材自菲律賓一座實際存在的垃圾場,許多孩童過著與垃圾為伍的生活,缺乏教育、貧窮、疾病、糧食不足都是他們切身的磨難,他們生而不平等,即使僥倖長大成人,他們的下一代依然會落入同樣的循環裡,幾乎永遠沒有脫身的可能。現實世界和虛構的反烏托邦也許並沒有想像中離得那麼遙遠。
這是比故事本身更讓我心驚的事實。
◆ 原文書名: Trash
◆ 作者: Andy Mulligan 安迪.穆里根
◆ 譯者: 周沛郁
◆ 出版: 大塊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