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7

《桃姐》:平凡中見真意

劉德華在這屆金馬獎發表得獎感言時說,現在是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的確我也想不起來上一部到電影院觀賞的港片是什麼了,但我記得曾經著迷過的那些港片,便是唯有在地狹人稠、歷經中西文化衝擊的香港才有的那股侷促、吵嘈、生活化的「港味」吸引著我,就像香港的路旁小店,多半衛生差強人意,食物亦不精緻,但偏偏就是好吃得叫人念念不忘。

我一直很喜歡許鞍華,大學時把《男人四十》看了不止三遍,《天水圍的夜與霧》更讓我在電影院裡心痛到淚流滿面,這次她得了獎,說的又是我最沒有抵抗力的親情題材,當然非得進場看《桃姐》不行。

picx_fthk2841005112

《桃姐》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有明顯的劇情起伏,就講長工桃姐在她年老病重的人生最後幾年,和她的雇主之間情同母子的一段紀錄。劉德華和葉德嫻的演技內斂純熟,許鞍華著重細節,幾個鏡頭意在言外,點到為止,不灑狗血的平實手法不刻意引人落淚,一位香港影評就說她沒哭,但「眼淚在心裡流」。散場時的觀眾似乎顯得沈默,我想是眾人皆心有所感,無法輕易轉換心情的緣故。

幫傭了一輩子的桃姐對自己在梁家的定位缺乏信心,大概是不敢奢望中風之後梁家人還能照顧她,所以在病床上搶先一步說她不做了,退休了,還自己提出要住養老院,這是惟恐期待落空的自我防衛。唯一和她一起待在香港的梁家人Roger 順她的意,但費了一番心力挑選養老院,也是情感濃度的拿捏不定。

對Roger 來說,她的身份是傭人,但他原先疏於表達的,她其實更像是他的母親。

picx_fthk2841005120

桃姐剛到養老院時,覺得環境髒亂但無力打掃,Roger 來探她,見她艱難地移動掃帚,遂接過掃帚把房間掃了一圈,這不是少爺會為傭人做的事,而是兒子會為母親做的事。這一刻不只主僕易位,更確認了他們不言自明的「母子」關係。

其實梁家人並不虧待桃姐,視她為大家族的一份子,但她自限於傭人角色,不能坦然接受他們的善意,總覺得惶恐,只有一路陪伴的Roger 能成為桃姐唯一願意安心依賴的對象。

59473.bt

《桃姐》不只講桃姐這一個人,還對孤獨失依的老人著墨不少,養老院裡許多背景角色都散發出對人生末期境遇無能為力的無奈。Roger 不是桃姐的親人,但或許是整個養老院裡探望得最勤的人,當桃姐笑著跟院方說她今晚不回來吃飯了,鏡頭照見其他老人臉上羨慕的落莫神情,兩相對照,更叫人不忍。

picx_fthk2841005110

我看《桃姐》沒哭,但心裡的眼淚默默流了好幾天,不僅是因為桃姐和Roger 一舉手一投足的深刻「親情」,也因為Roger 分身乏術時桃姐不肯承認的孤單,還有其他老人的寂寞和哀愁,更因為桃姐對她的貓那股疼愛和無法繼續相伴的遺憾。

有這麼好的導演和演員,每一個鏡頭都悉心安排,情感滿而不溢,得了三項金馬大獎,實至名歸。其實完美的電影何需大場面呢?平凡中就是真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