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無從憑空想像

小琉球回來已經一個多禮拜了,還找不到時間整理照片和寫遊記,不過倒想先寫一件旅途上發生的事。

那天搭高鐵到了左營,接著要想辦法轉往東港坐船。事前查好的方法很多,但實際到了現場才發現問題重重,時間都兜不太起來,最後還是搭了計程車。

我們一行六個人提著大包小包,擠上一台六人座小黃,遇上的司機大哥先是抱怨了一陣台北人都不曉得南部的好玩,接著反過來嫌棄台北景點之空洞。或許他先入為主認為每個搭高鐵下來的都是台北人吧,他搶先擺出的防禦姿態讓我感到有點唐突。

別人我是不知道,至少我是很喜歡南部的。對我來說,不管已經離開高雄多少年,這座炎熱、海洋意象的城市永遠是心頭的第二故鄉,儘管早就人事全非,久了想起還會有點鄉愁。司機大哥這樣說當然有點不分青紅皂白,更別提他正在做的,正好就是他不喜歡別人對他做的事。

不曉得他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反應太大,話鋒一轉,說我們還是學生、還年輕,應該多出去玩玩。

說來奇怪,不過偶爾就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我想可能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成熟得慢,從前的三十歲大概已經兒女成群,也或許是因為我們恰好搭上網路時代的浪潮,在永恆年輕的網路次文化薰陶下更顯得不像社會人士。

有時和以前同學聚餐時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即將、或已滿、或正好)三十歲,但我們笑鬧起來講的垃圾話吐槽話好像跟十年前也沒什麼不同。

總之我們當然笑著回他:「我們已經不是學生很久很久了。」

司機大哥不曉得在無法接受個什麼勁,問我們幾歲,回他說三十歲。他愣愣拋下一句:「人很奇怪,年輕的時候喜歡把自己講老,等你們真的到那年紀就知道。」

但我們的確到了「那年紀」啦,當下我好想拿出身份証證明自身的清白。

這件事我本來是沒有想通的,但回來後突然懂了。從前三十歲的人是怎麼去小琉球玩的呢?大概是帶著老婆小孩,頂多就兩個家庭共同出遊吧。打電話約以前的同學一起去吧?一問,怎麼好像人人都有自己的事要照顧。也許再多打幾通電話、多問幾個腦海中浮現的人名,只是到頭來,最後成行的還是就寥寥兩三人。

看看我們六個人,搭著大眾交通工具來到南部,顯然是同輩,又顯然來自不同家庭,這樣的出遊組合或許就是司機大哥無法相信的原因。

畢竟他要怎麼知道我是在Facebook 上新增了一個開放活動,其他人則是自己看到了、自己點選了參加?他要怎麼理解原來網路時代的活動發起逐漸脫胎換骨到只需要召集人,而連絡人的角色已經不再必要存在?

我發現這就是人與人之所以無法完全互相理解的根本原因。有許多情況,一個人視之為理所當然之事,對另一個人來說,卻是全然無從憑空想像,更遑論理解了。

有個懷孕的朋友說,她只是因為很想吃,就吃了個營養不佳的巧克力麵包,隨即難過起自己怎麼連吃個巧克力麵包都要掙扎這麼久,而且怎麼吃完會這麼後悔,於是就忍不住哭了。

這種事,你不是她,你要怎麼感同身受?

我上禮拜興沖沖買了金馬影展的套票,昨天卻發現無論如何安排場次,都沒有辦法在忙碌的十一月找到空檔用完八張套票,我要工作、要寫稿、有幾攤喜酒要吃(且我真的很想去),還有早已排定的出遊行程。

所以昨天我是真的很沮喪,我只不過是想看個電影而已啊,不過我要怎麼跟別人解釋我的哀傷呢?如果你不像我一樣,覺得住在台北最棒的事情就是有金馬影展,你不像我一樣,覺得整年最重要就是這個事件,那你要如何理解呢?(還好最後我還是排出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片單了。)

這幾天上班時一時興起,把整個電腦裡的mp3 全部隨機播放,聽到了好多早就沒想起的歌。大部份都是大學時聽的,當然現在老了些,知道裡面很多歌是很靡靡之音、很芭樂的,但聽著聽著就好像能記起當年聽這些歌時的心情。

像是,在高雄的大馬路上騎機車時曬得頸背都痛了的毒辣陽光,某條瀰漫著某種說不出氣味的巷子,某些熟悉的公寓樓梯間,醬油香辣炒飯,西子灣的海浪聲,還有幾次心情慘淡到不曉得何以為繼的旅程,屏東,墾丁,海生館,綠豆蒜……

對無從憑空想像的人們,我要怎麼表達呢?

2 則留言:

  1. 像這樣... 靠文字吧 +_+

    回覆刪除
  2. 哈哈好晚才回你,問題就是平常講話沒辦法說這麼一長串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