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9

關於倫敦的前三分之一

如果旅程夠遠的話,我發現借住的地方也會成為景點的一部份。敏芳家的外頭有極好的view,是一個人造碼頭,不知道為什麼她說了很多次,引的是泰晤士河的河水。常常有一整隊人在水上練習划船兢速,很像在划龍舟,我覺得好笑的是我們喊一、二、一、二,他們喊的就是one、two、one、two。不過說真的他們不這樣喊還能喊什麼。



沒有先作好功課的遊客都會有類似的宿命,我們總是遇不到好吃的東西,這更讓我覺得英國食物的難吃果然是名不虛傳。冷冷硬硬的三明治,同樣冷冷硬硬的巧克力蛋糕,難以下嚥的怪味道起司,至於炸魚薯條....也許我們就是沒有足夠的好運氣。

唯二好吃的東西都是別人推薦的。敏芳推薦格林威治的大碗麵,賣的是港式撈麵,重點是可以用中文點餐是很讓人鬆一口氣的事,是一家充滿大聲吆喝捲舌音的店。



羽新推薦唐人街的日本料理misato,她帶我們去吃了一次,隔天我媽又十分想念他們的白米飯,所以我們又自己回去再吃了一次。份量很大應該是他們的特點,兩次我都沒辦法吃完它。日本米真的很好吃,服務生給我很日本的印象,安安靜靜,不太說話很少笑。



倫敦有些東西很多,首先是鴿子很多,多到變成一種希區考克似的景像,差不多是何時何地都可以見到超多的鴿子,有時候竟然連地鐵站裡都有....又不是在拍吳宇森的電影。

再來就是人種很多,也許其中有很大的部份是遊客。地鐵上彌漫的話音除了英語以外,法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和各地的中文(包括普通話廣東話和台語),好像都是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正開口說著那些語言的人。現代化的巴別塔。

還有街頭藝人很多,每個地鐵站裡都有,這邊說的不是那些全身塗得五顏六色站著讓人拍照的那種,是彈樂器的,有些人邊彈吉它邊唱歌,這種比較high,但是我比較不喜歡。

無論是哪個地鐵站都搭配著有夠長的走道,有著拱型天花板的走道像管子一樣四處連通(會不會因為這樣所以倫敦人才把地鐵叫tube?)。不記得哪個站,常聽到的是一個不刷吉它,慢慢撥著吉它弦的街頭藝人,所以音樂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被放到空氣裡來的。

走在隧道般的長走道裡,聽到他給的旋律,要怎麼說,覺得給人一種很遊子的fu,好像在說,嘿,一天過去了,嘿,是時候想家了。

很多次我都想丟銅板給他,幸好沒有,因為後來我離開英國的時候身上只剩下15便士,還不包括我不得不刷信用卡才買的起的最後一段地鐵票。

這部份算是倫敦之於我的印象,先這樣,其它的三分之二就之後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